👨🏻💻 一飞周报
All about Money Business and Power.
- See you every Saturday.
- 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声音
- 内容较长建议使用浏览器阅读

📊 市场
市场观察
经济数据
1 月通胀数据小幅放缓:
- 实际 6.4%,预期 6.2%~6.3%,12月前值 6.5%
- 核心通胀 5.6%,预期 5.4%~5.5%,12月前值 5.7%
1 月PPI(生产价格指数)上升:
- 实际 6%,预期 5.4%,12月前值 6.5%
- 环比增长 0.7%,是去年 6 月以来最大增幅
1月零售数据大幅增长:
- 实际 3%,预期 1.8%,12月前值 -1.1%
- 两年来的最大涨幅
DXY 美元指数
美元在经历一段大幅下跌后开始反弹,目前重新站回支撑阻力互换位以上,是强势的表现。
- 美元走弱有利于风险资产反弹
- 美元是市场的风险偏好的风向标
投资者不应将美元指数作为风险资产的反向指标,美元指数上涨是市场风险偏好下降的表现不应当用简单的因果关系来衡量美元指数与风险资产。
ES! 标普 500 指数期货
CPI 日行情复盘:
在公布 CPI 通胀数据后,市场大幅上下波动、走出日线十字线。表明目前多空争夺激烈,并且没有出现明确的趋势。
周五在跌破箱体后迅速反弹并走出十字线,表现下方依然有支撑。
本段行情处于上涨后的盘整箱体中(浅蓝色阴影),向上突破或向下跌破均存在可能。
BTC 比特币(CME 期货)
比特币最近期走出非常强势的牛市行情,在小幅回调前高点支撑后继续向上突破。
目前在 25350 强阻力级别受阻。如果能有效突破 25350,比特币也将完成市场框架的改变,2022 年年初以来的熊市结构开始逆转。
💹 股票
股市热炒 ChatGPT 概念,投资者应谨慎行事

今年以来小型人工智能(AI)集团股价飙升,得益于围绕 ChatGPT 和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的炒作。这导致一个 “投机” 泡沫正在形成。
人工智能在过去一年取得突破。如今 AI 可以针对提问给出流畅的文本回答,还可以写诗、编故事,并按需生成图像。微软 (Microsoft) 希望利用 OpenAI 的 ChatGPT 聊天机器人所用的技术来推翻谷歌 (Google) 在互联网搜索市场的主导地位。Alphabet 则希望自己的对话式人工智能服务 Bard 能够阻止用户流失。
ChatGPT 尤其引起了公众的注意,在去年 12 月推出后仅在今年 1 月就吸引约 1 亿活跃用户。TikTok 在全球推出后,花了 9 个月时间才增加了 1 亿增量用户,而 Instagram 用了 2.5 年。
不过,投资者应该谨慎行事,不要操之过急。
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公司也跃跃欲试。中国搜索巨头百度(9888.HK)表示,在 3 月份完成内测后将推出自家的 AI 聊天工具文心一言(Ernie Bot)。
百度发布消息后,其香港上市股票周二上涨 15%,虽然之后回吐部分涨幅,但年内仍累计上涨达 36%,跑赢众多中国股票。与此同时,在中国上市的 AI 相关股票高歌猛进。深圳上市的汉王科技(002362.SZ)今年以来已上涨超过一倍。沪市的北京海天瑞声科技有限公司(688787.SH)已上涨两倍。汉王科技拥有字符识别产品。海天瑞声提供 AI 训练数据。
“可能有风险,可能没有可面的历史数据,可能很快失去魅力。”
但这类聊天机器人究竟能给企业带来多少收入?下结论为时尚早。首先,竞争会很激烈:许多大型互联网平台公司最终都可能参与这场角逐。由 AI 驱动的聊天机器人可能被用于改善现有服务,将聊天机器人整合到现有平台也可能产生巨大的成本。
监管也可能成为问题,特别是在数据安全法规很严格的中国。中国政府最初可能会支持这项技术,因为在 AI 领域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政策。但随着公众开始普遍使用这项技术,监管压力也会随之而来。这项技术在教育等场景中的使用可能有所限制,而如果先进的聊天机器人技术开始触及中国政府的某些痛处,比如网络金融诈骗或政治,可以想象监管部门肯定会迅速回应。
这一次,投资者最好理性一点。
🔍 关键词
美国就业市场之谜
硬着陆、软着陆乃至 “不着陆” 的说法似乎都有道理,而相互矛盾的观点意味着资产价格会对新的经济数据和美联储的言论格外敏感。
进入 2023 年,金融市场迎来了热火朝天的开局。股票、债券甚至比特币在 1 月份都反弹了。资金也大量流入它们在疫情期间避之唯恐不及的新兴市场。风险偏好上升的背后,是对美国经济 “软着陆” 的预期:通胀快速放缓,而经济不会衰退。但就业数据的强劲表现,把投资者一下子被拉回到现实中。该数据增加了一种可能性:通胀可能比预期的更有粘性,美联储可能把利率上调到更高水平并且在这种水平上维持得更久。这把投资者搞糊涂了。在人们弄明白美国经济会怎么走之前,市场将继续来回拉锯。
起初让市场大受鼓舞的是美国的价格压力有了缓解迹象:整体通胀率从去年夏季的高点持续下降,而且美联储几次加息开始导致对利率敏感的经济领域降温。对于美联储认为在货币政策方面需要做更多艰苦工作才能使价格上涨得到控制的说法,投资者并不买账。他们预计的终点利率低于美联储估计的水平,还认为今年晚些时候就得降息——即使是在美联储上周加息 25 基点并警告会接着加息之后,市场还是这么看。
在就业数据显示美国 1 月份新增 51.7 万个岗位,远高于预期,且失业率处于 53 年低点后,市场朝着美联储的立场靠近了一些。毕竟,强劲的就业增长表明劳动力市场依然红火,这将使价格压力继续存在。但市场仍在消化这对美国经济前景意味着什么,硬着陆、软着陆乃至 “不着陆” 都有可能出现,而这几种情形对投资者如何持仓有着各自不同的影响。
在一些人看来,“软着陆” 说法仍然可信。强劲的就业数据加上年度盈利增长出现放缓——4.4%,是 17 个月来最低的——表明在失业率没有明显上升的情况下,是有可能实现去通胀的。雇佣成本指数——与基础服务通胀密切相关,近来也有所放缓。在这种情形下,美联储不需要再怎么加息,甚至在年底前就有可能降息。但市场还存在一种不安的情绪,担心就业强劲增长加上服务业具有韧性可能导致 “不着陆”,也就是经济没有放缓、通胀和利率达到新高的情形。
“不着陆” 是指经济没有放缓,通胀和利率达到新高的状态。它与软着陆的情况相反,即通胀快速放缓,而经济不会衰退。
还有些人更警惕 “硬着陆”。确实,很大范围内的经济活动正在减弱:前瞻性指标表明美国制造业可能已经在衰退,近期的房地产市场和零售数据也显得疲弱。如果工资上涨势头不能减弱,美联储可能需要把借贷成本上调到更高水平,而这会使美国经济加快放缓的可能性变得更大。但同样,各经济领域中的疲弱以及前几次加息以更快速度产生传导作用可能会更迅速地拉低经济增长和通胀。
金融市场发现很难去消化所有这些风险。
相互矛盾的观点意味着资产价格会对新公布的数据和美联储官员的言论格外敏感。对投资者来说,令人意外的就业数据导致不确定性风险增加。在这个时候激进持仓并不理智。
经过了近期的冲击后,要把握美国经济形势需要抱着几分谦逊的心理。与此同时,美联储在三月的点阵图将会指引投资者看清利率的方向。还有,在市场摇摆并对仓位进行重新调整之时,股价仍将剧烈波动。不管美国经济以什么方式着陆,是软着陆、硬着陆还是不着陆,途中肯定会有很多动荡。
|Financial Times、
📲 Find me
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作保证,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联系: harryyifei@gmail.com & yifei@hey.com
文中投资性建议仅作参考且对投资结果概不负责
转载内容请标明出处或原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