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

👨🏻💻 一飞周报
All about Money Business and Power.
- See you every Saturday.
- 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声音
- 内容较长建议使用浏览器阅读

导览
- 👨🏻💻 一飞周报
- 导览
- 📊 市场
- 市场观察
- SPX 标普500指数
- COCOA 可可豆
- GC 黄金
- GOLD Market Cap Percent of M2
- BTC 比特币
- 💹 股票
- JD 京东
- 🔍 关键词
- 对万亿美元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与日俱增
- 📲 Find me
📊 市场
市场观察
SPX 标普500指数
标普500指数延续上周的盘整势头。在周一大幅跳高后未能延续强势,在后半周快速回落。此处仍然应该继续参考20日均线带来的支撑阻力作用,同时等待标普指数的盘整行情。

COCOA 可可豆
可可豆走出了标准的头肩顶反转形态,在近期小幅反弹后继续向下,走出了非常明确的空头行情。

GC 黄金
黄金在经历了九月至十月的单边行情后进入盘整行情,目前的走势非常符合小级别的技术分析。

GOLD Market Cap Percent of M2

黄金总市值与M2 Money Supply的比例再度来到历史高位
每一次黄金与美元货币供应比率的飙升,几乎都对应着信用货币体系出现系统性危机、价格锚开始转移的时刻。
1929年“黑色星期一”之后,美国经济陷入大萧条。当时全球主要黄金储备集中在美国,大萧条引发各国集中要求提取存在美国的黄金,本质上是一场全球性银行挤兑。1933年,罗斯福下令禁止民间持有黄金,并将美元对黄金的官方价格贬值约50%。在那个阶段,黄金相对几乎所有资产走强,甚至包括房地产。
20世纪70年代,尼克松单方面中止美元与黄金的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美元金本位正式终结。在新的体系下,美国推动以美元作为全球储备货币与汇率锚。随后,两次石油危机推高通胀,美元大幅贬值,直至保罗·沃尔克以激进加息重新稳定美元信用。
由此可见,每一轮金价的大幅飙升背后,往往对应着全球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与信用危机。本轮黄金、白银等贵金属的急涨也不例外。但需要强调的是,这类变化往往发生在长周期之中,其影响更偏向于慢变量,而非短期交易噪音。
BTC 比特币
比特币价格已形成相对清晰的小级别空头结构。上方假突破出现后,高点与低点均呈递降走势,反映短期趋势偏弱。与此同时,10万美元关口或将再次构成关键阻力,成为检验多头承压能力与市场风险偏好的重要位置。

💹 股票

JD 京东
(NASDAQ: JD)
尽管收入保持增长,京东(JD.com)季度利润却大幅下滑——这家中国电商巨头进军竞争激烈的外卖市场并加码其他新业务的举措持续拖累其盈利表现。
总部位于北京的京东正试图在外卖领域抢占份额,与美团(Meituan)和阿里巴巴(Alibaba Group)陷入一场补贴驱动的价格战,市场由此对其利润率承压和短期盈利能力产生担忧。
公司周四披露,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滑55%,至人民币52.8亿元(约合7.423亿美元),远高于FactSet调查中分析师预期的28.7亿元。剔除股权激励费用及长期投资公允价值变动等因素后,调整后净利润下降56%,降至58亿元。
第三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5%,达到2,990.6亿元,略高于市场预期的2,944.5亿元。花旗(Citi)分析师在研报中指出,公司收入和调整后净利润“优于此前悲观预期”,新业务亏损则“基本符合市场判断”。
京东仍将电商视为核心业务,但今年以来其迅速加码外卖市场,通过大额补贴从美团和饿了么(Ele.me)手中吸引用户。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物流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4%,继续成为主要增长来源。
尽管监管机构已出手整治外卖行业的价格战,并要求平台减少折扣力度,但激进的促销仍在持续。本月的一项活动中,京东以人民币0.01元的价格推出1,000万份“爆款美食”,并将大量餐品价格下探至9.90元起。
这些投入代价不菲——此前第二季度,京东利润已被腰斩。财报发布前,分析师普遍预计其外卖业务亏损将在第三季度保持高位或略有收窄。
Third Bridge分析师Jamie Chen在最新报告中称,大额补贴持续对行业形成压力并侵蚀单位经济效益。Chen预计自第三季度起补贴力度将逐步下降,各平台因预算收紧将在明年更加关注单位经济效益的改善。
在面对阿里巴巴和拼多多(PDD Holdings)的激烈竞争之际,京东也在提升国际业务和经济型购物平台京喜(Jingxi)的投入。汇丰(HSBC)分析师表示,预计京喜在第三季度将实现三位数增长,但亏损可能扩大至10亿元以上。同时,随着京东加码在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本地电商布局,其海外业务亏损也可能进一步增加。
第三季度,京东港股累计上涨8.3%,受香港市场整体情绪改善带动。但截至目前,京东港股年内仍下跌8.5%,显著跑输恒生科技指数同期34%的涨幅。
|京东2025年第三季度业绩报告、
🔍 关键词
对万亿美元人工智能泡沫的担忧与日俱增

投资者为AI投入了前所未有的资金规模但没有人真正知道,这一切最终将如何带来回报
几乎自人工智能热潮兴起以来,外界便不断发出泡沫警告,认为其规模可能媲美20世纪90年代末以惨烈崩盘告终的互联网泡沫。
科技企业正投入数千亿美元用于采购先进芯片和建设数据中心,不仅为了应对ChatGPT、Gemini 和 Claude 等聊天机器人使用量的激增,也为了为一个更颠覆性的未来做准备——经济活动将从人类逐步转向机器执行。最终投入规模或将达到数万亿美元,资金来源包括风险投资、债务融资及近期令华尔街震惊的多种“创新”融资安排。
即便是人工智能最坚定的支持者也承认市场存在泡沫,但他们仍笃信技术的长期潜力,认为人工智能将重塑行业、攻克疾病并全面加速人类进步。
然而,从未有一个新兴技术在商业模式尚未充分验证的情况下,如此短时间内吸引了如此庞大的资金。一些科技高管私下对人工智能最乐观的预测持保留态度——他们难以看到可行的盈利路径,却又觉得不得不跟上对手的投资节奏,以免在未来被边缘化。

人工智能有哪些警示信号?
今年1月,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宣布了一项规模达5000亿美元的“星际之门”AI基础设施计划,引发市场质疑。随后Meta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也承诺投入数千亿美元建设数据中心。作为回应,奥尔特曼随后表示,他预计OpenAI未来将投入“数万亿美元”。
为筹措巨额资金,OpenAI正探索新的融资方式。今年9月,英伟达宣布将向OpenAI的数据中心投资最高1000亿美元,引发业内疑问:这是在扶持客户以确保持续购买英伟达芯片吗?
事实上,这种担忧一直伴随英伟达。在AI热潮中,英伟达向数十家AI模型公司和云服务商投资,其中不少企业又回头采购其昂贵芯片。OpenAI相关交易规模更是前所未有。
OpenAI还考虑依靠债务融资,而非继续依赖微软、甲骨文等合作伙伴。据 The Information 报道,OpenAI预计到2029年将累计消耗1150亿美元现金。
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也正大规模举债,以支撑史无前例的资本开支。Meta向金融机构融资260亿美元建设路易斯安那州超大型数据中心园区;摩根大通与三菱日联银行牵头为Vantage Data Centers提供逾220亿美元贷款。

与此同时,科技巨头的资本支出仍快速攀升,2025–2026年预计将继续创新高。
那么回报如何?
咨询公司贝恩在9月发布的报告中指出,为满足预期算力需求,到2030年AI公司每年需贡献2万亿美元收入,但实际营收可能比目标少8000亿美元。
知名对冲基金经理戴维·艾因霍恩认为,当前市场的预期“夸张得难以理解”。他指出:“我相信回报不会为零,但本轮周期很可能造成巨额资本损失。”
同时,一批尚不成熟的公司正试图从数据中心投资热中获利。阿姆斯特丹公司 Nebius 与微软签署高达194亿美元的合作协议;英国数据中心公司 Nscale 与英伟达、OpenAI和微软合作扩张,而其此前主要业务竟是加密货币挖矿。
对这项技术本身有哪些担忧?
对人工智能实际能否带来投资回报的怀疑,正在给建设狂潮蒙上一层阴影。
今年8月,麻省理工学院研究人员发现:95%的企业在AI项目上的投资回报率为零。近期哈佛与斯坦福的研究进一步解释了这一现象:员工正在利用AI生成伪装成“高质量工作”的无效内容——研究人员称之为“工作垃圾”。
人工智能本被寄望于提升效率和生产力,但“工作垃圾”的普遍存在反而可能造成大型组织每年数百万美元的效率损失。
AI开发者还面临“规模定律”回报递减的问题:更大的模型和更多的算力并未带来预期中的巨大突破。在被誉为“重大进展”的GPT-5传言后,OpenAI今年8月发布的新模型反响不如预期。奥尔特曼甚至承认,“我们仍缺少一些重要的东西”,尚无法实现通用人工智能。
与此同时,中国竞争者正凭借更低成本的模型强势进入市场,加剧压力。此外,数据中心爆炸式扩张带来的电力消耗增长,也可能成为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瓶颈。
AI行业的回应
奥尔特曼近月多次承认存在泡沫风险,但仍坚持认为AI将长期改变世界。他表示:“投资者是否过度兴奋?在我看来是。但AI是不是我们这一代最重要的技术?我认为也是。”
Meta的扎克伯格同样对“超级智能”充满信心,并认为其出现“比想象中更近”。
OpenAI与Anthropic则强调AI已在企业中发挥实质性作用。Anthropic称,约四分之三的企业正在利用Claude实现流程自动化。OpenAI推出的GDPval评估体系也显示,顶尖模型在许多任务中的表现已接近专家水平。
至于用户是否愿意为这些服务持续付费,开发者寄希望于:随着模型能处理更复杂的业务,人们愿意支付更高价格。例如,当被问及“月费2000美元的AI订阅”是否合理时,OpenAI首席财务官萨拉·弗莱尔表示:“如果能拥有一位接近博士水准的AI助理,那么在某些场景下这个价格完全合理。”
何为市场泡沫?
泡沫一般指资产价格快速脱离基本面并最终以剧烈下跌告终的经济周期。其典型阶段包括:潜伏、起步、狂热、获利了结与恐慌。
泡沫极难在当下识别,往往要在事后才能看清全貌——尤其是在预期被推高到非理性水平时。
今年1月,AI市场一度出现“破裂预警”。当时中国公司DeepSeek推出高性价比模型,引发全球科技股抛售潮,英伟达股价单日暴跌17%。但此后数月市场迅速回暖,英伟达股价反弹并再创新高。
1999年的故事是否在重演?
与互联网时代类似,AI领域同样存在高估值、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激进融资。例如,初创公司靠“经常性收入”等概念获得巨额融资,却缺乏可靠盈利路径。
OpenAI董事长、AI初创公司Sierra CEO布雷特·泰勒认为,当前AI热潮与互联网泡沫“惊人相似”:大多数公司将被淘汰,但也会有如亚马逊、谷歌般的巨头长期繁荣。
亚马逊董事长贝索斯则称这轮AI热潮更像“产业性泡沫”,类似90年代的生物科技浪潮。他仍相信AI会提升“全球每家企业”的生产力。
与此同时,与互联网泡沫不同的是,如今的领军企业实力强大、现金充裕,构成标普500盈利增长的核心。ChatGPT周活跃用户已达7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应用之一。OpenAI预计其2025年营收将翻两倍至127亿美元,尽管预计本十年末才能实现现金流平衡,但员工股份出售交易显示其隐含估值已达5000亿美元,成为历史上估值最高的未盈利公司。
|Bloomberg News、
📲 Find me
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作保证,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联系: harryyifei@gmail.com & yifei@hey.com
文中投资性建议仅作参考且对投资结果概不负责
转载内容请标明出处或原始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