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有价值的信息与声音
👨🏻💻 一飞周报
All about Money Business and Power.
See you every Saturday.
内容较长建议使用浏览器阅读
📊 市场
经济增长受限
- 中国第三季度 GDP 增长 4.9%,较第二季度 7.9% 的增幅有所放缓
- 多重原因:
- 能源危机(电力短缺问题)
- 供应链紧缺(大宗商品、原材料涨价,劳动力紧缺)
- 当局对个别行业整顿(房地产行业债务问题、科技行业垄断问题)
- 区域新冠疫情以及港口关闭的影响(国际海运紧张)
生产总值 GDP
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放缓。房地产行业发展受挫和能源短缺导致经济增长不达预期。
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一发布的数据,中国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 4.9%,但环比仅增长 0.2%。
国家统计局表示,中国货币政策仍有较大的发挥空间,政府能及时根据形势变化推出有力措施,中国有能力有条件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
房地产
中国通过由信贷推动的投资来对抗疫情对经济造成的影响,加上 2020 年中期以来一系列的降准,大城市的房价曾一度飙升。
当前政府的工作重点放在整顿房地产行业杠杆上,这可能标志着中国由债务驱动的经济模式开始终结。
2021 年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 8.8%,同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 7.3%。
中国央行暗示不倾向于帮助恒大。预计恒大未来数周或数月将经历中国史上最大规模的债务重组。
工业和消费
9 月工业(生产)增加值同比增长 3.1%,环比仅增长 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出预期,同比增长 4.4%。这一消费者支出指标落后于更广泛的复苏,部分原因来自于严格的防疫旅行限制。
尽管中国整体经济增速正在放缓,但 9 月以美元计算的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28%,这一迹象显示出了中国出口贸易的韧性。
市场担心经济发展的前景将受到大宗商品价格飞涨,以及能源短缺、多地限电限产的拖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发布世界经济展望,预测 2021 年中国 GDP 增长 8%,比上次预测下调了 0.1 个百分点;对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期则由上次预期的 6% 下调至 5.9%。
|国家统计局、IMF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Financial Times
🔍 关键词
我们必须停止妖魔化“化石燃料”
围绕可再生能源的工程挑战,意味着在等待绿色转型的同时,我们需要现实一些——正视我们将长期离不开化石燃料的事实。
作者是《理财周报》(MoneyWeek)总编辑。本文谨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最近的大范围停电在及时地提醒我们,我们是多么依赖化石燃料。尽管我们对风能和太阳能抱有乐观的期待,但石油和天然气已经通过种种形式渗透到我们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情况在未来几十年都不会改变。
迈克 • 伯纳斯 - 李 (Mike Berners-Lee) 在他最近出版的新书《没有备用地球》(There is No Planet B)中阐述了这一挑战,以及该挑战缺乏一个中期解决方案。当我们谈论从化石燃料转向这种或那种清洁能源时,我们并不是在单纯讨论将现在使用的能源总量用另一种方式制造出来。相反,我们的目标总是在移动。如果能得到的能源越多,我们使用的就越多,即便我们的能源使用变得更有效率。
我们现在的能源用量是 50 年前的三倍,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这一数字很快将再翻一番。如果我们能够解决太阳能的存储和传输问题,现在我们只要在地球上 0.1% 的土地上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就能满足全世界所有能源需求。但是,如果我们的能源使用继续以每年 2.4% 的速度扩大(10 年均速是 1.5%),到 300 年后,我们将需要在地球上每一寸土地都铺上太阳能板。
这样看待该问题是荒谬的,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令人惊叹的创新时代,今天使用的太阳能电池板在 10 年或 20 年后肯定会显得过时且可笑。但与之对应的现实是:在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带动下,能源使用量将持续上升,而能源转型往往需要很长时间,且永远不会真正结束。我们只是在旧的能源之上堆加新的能源。全世界使用的传统生物质仍然和 100 年前一样多。即使经过多年努力,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仍占全球能源结构的 80%,与 10 年前几乎完全相同,我们仍在原地奔跑。
这种情况会改变,但没有你想的那么快。2019 年,可再生能源满足了我们 33% 的新发电需求,但 40% 的需求仍要靠天然气满足。
使用化石燃料并不费多大力气,它们相对容易开采,也相对容易运输,能量密度大,效率高,最重要的是它很便宜。在认识到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影响之前,谁会提出异议呢?我们目前的转型则不同,人们和企业之所以转向新能源,不是因为它更容易获取、更便宜或能量密度更高,而是因为监管规定要求他们必须这样做。
事实是不管我们喜欢与否,我们的能源转型离不开对化石燃料的长期依赖。这意味着我们应该停止妖魔化它们,如过度鼓吹化石燃料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社会和治理(ESG),跟风剥离石油公司的股票,用监管、提高融资成本等方式阻挠新的化石燃料项目等。相反,我们应该专注于使化石燃料的开采更清洁、更高效,同时等待相关工程挑战得到解决,迎来一个由可再生能源主导的未来。
|MoneyWeek总编辑—梅里恩 - 萨默塞特 - 韦布、《没有备用地球》迈克 - 伯纳斯 - 李
🔥️ 近期热点
英特尔想要赢回苹果
Apple & Intel
(NASDAQ: AAPL, INTC)
英特尔公司首席执行官帕特 - 基辛格仍希望能赢回苹果公司这个客户。基辛格曾告诉记者,他不怪苹果公司放弃英特尔并决定打造自己的芯片。
“苹果公司认为可以做出比我们更好的芯片,所以我们必须打造更好的芯片。我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能赢回苹果的业务。”
基辛格指出,赢回苹果公司可能需要数年时间。另一种选项是苹果公司使用英特尔的芯片制造设施(目前为台积电),英特尔为亚马逊和高通等公司生产芯片。
在公布第四季度盈利指引后,Intel 的股价一度下跌超过 10%。市场认为其盈利前景令人失望。
在 Intel 表示希望赢回苹果这个大客户后,苹果在周一举行的发布会上展示了应用其第一代自研芯片的升级版 M1 Pro 和 M1 Max。苹果完成了迄今为止最积极的一次升级,进一步拉大了与英特尔在 5nm 芯片的研制能力上的差距。(台积电是苹果最大的芯片供应商,5nm 芯片制造为其目前主力产品)
更多晶体管、图形处理核心以及更大的 SoC 组件,为苹果的自研芯片提供了超过 70% 的性能提升。
苹果提高了M1 Pro 和 M1 Max 的图形处理性能,它们分别配备了 16 和 32 个图形核心。根据 cnBeta.com,苹果 M1 Max GPU 跑分性能与 RTX 3080 移动版互有输赢,但苹果在能耗方面具有绝对优势。(RTX 3080 是目前 Nvdia 的旗舰显卡 GPU)
发布会后,这家市值 2.4 万亿美元的科技巨头的股价上涨 1.2%。
CCS Insight 首席分析师本 - 伍德(Ben Wood)表示,这些性能配置是 “对苹果在定制硅片领域投资的重要认可”,这些芯片组展示了其在图形处理、速度和能效方面的重大提升。
由此看来,英特尔想要重新赢回苹果的业务似乎还有更多路要走。
|英特尔 Intel、帕特 - 基辛格(CEO)、Apple Events、TradingView-AAPL、CCS Insight 本 - 伍德(Ben Wood)、Intel 2021 FQ3 Earning Call
💭 不一样的声音
中国宠物市场火热
- 300 亿美元的宠物市场
- 宠物食品支出年复合增长率达 19%
- 未来十年中国宠物市场将发生巨变
高盛(Goldman Sachs)敦促投资者押注于中国自疫情以来逐渐形成并扩大的养猫、养狗的热潮,即 300 亿美元的宠物市场。
这家美国投行在长达 104 页的报告中阐述了投资中国宠物市场的理由。高盛预测,从现在到 2030 年,中国 9200 万只宠物猫和 9200 万只宠物狗的饮食将从剩饭剩菜转变为宠物食品,宠物食品支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会高达 19%。
至关重要的是,为满足快速壮大的单身和老年人群的需求,未来 10 年中国宠物市场将发生巨变。高盛表示,中国这两个人群将会有 “比世界其他地方更高”的单只宠物支出。
面对巨大的经济压力,中国千禧一代打破了千百年的文化传统和家庭规矩。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不再以结婚生育为人生的一个阶段性目标。
官方预测表明,明年中国独居人口将达到 9200 万。据高盛介绍,中国三分之一以上的宠物狗和宠物猫的主人是单身人士。
尽管宠物数量众多,但中国的宠物护理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2020 年,中国分别有 17.6% 和 14.5% 的家庭养狗和养猫。相比之下,美国的这两个比例达到 40% 和 35%。
高盛援引亚洲宠物展(Pet Fair Asia)和狗民网(Goumin.com)的一份白皮书表示,尽管中国宠物狗和宠物猫的绝对数量更多,但截至 2020 年,中国宠物产业规模为 300 亿美元,而美国为 1040 亿美元。报告解释说,这一支出差距意味着中国宠物市场有着更大的上升空间。
高盛认为:
- 中国一线城市居民每年在每只猫上的支出,将在 2030 年超过其他主要发达国家 2020 年的水平。到 2030 年,中国一线城市居民每年在每只狗上的支出将超过英国和日本水平。
为了满足中国不断增长的宠物食品需求,中国企业近年也在瞄准外国宠物食品生产商。私募股权集团方源资本(FountainVest Partners)近期以约 11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新西兰宠物食品公司巅峰(Ziwi)。
|高盛(Goldman Sachs Research)、亚洲宠物展(Pet Fair Asia)、狗民网(Goumin.com)、Ziwi 巅峰
📲 Find me
胖胖 @yating zhao 对文章内容的润色以及修改
文中观点不对市场走势作保证,历史业绩不保证未来表现。提及行业不构成任何推介,境外市场及个股情况仅供参考。
欢迎纠错与提问
联系: harryyifei@gmail.com & yifei@hey.com
文中投资性建议仅作参考且对投资结果概不负责
转载内容请标明出处或原始来源